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

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鹰瞳科技如何走出迷局?

都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在近年生成式AI新概念的加持下,医疗行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都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在近年生成式AI新概念的加持下,医疗行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未来医生白皮书(2024)》显示,中国临床医护人员在AI技术采纳上领先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员已在日常工作中应用AI工具,远超全球26%的平均水平。

不过,头顶“AI医疗第一股”光环的鹰瞳科技,却并没有因此取得业绩突破,甚至因为连年亏损而陷入发展困境。由此也不得不令人担忧,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市场,鹰瞳科技何以扭转局势?

增收不增利成为常态,名声在外盈利能力却存疑

公开信息显示,鹰瞳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提供慢性病早筛及管理、近视防控、斜弱视治疗等全方位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医疗器械公司,拥有多款自主开发的产品管线,能够满足更广泛的人群对健康服务的各种需求。

据了解,鹰瞳科技的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而且,这款人工智能SaMD(医疗器械软件)的1.0版本,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器械注册证,能够辅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问题的诊断评估,2.0和3.0版本也在研发推进阶段。

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鹰瞳科技如何走出迷局?

据其财报数据显示,鹰瞳科技通过以上人工智能软件与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了数百万人次,且检出了超百万人次的重大阳性案例。由此可见,其为相关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作出了贡献。

不过,相比其服务的客户数量,鹰瞳科技的盈利能力却十分堪忧。例如,据鹰瞳科技历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3041.5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2.0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一直告负。甚至时至2024年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度仍有扩差之势,达到了8050.2万元。

由此可见,近年以来,鹰瞳科技已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其盈利能力却远未改善。

以2023年度数据为例。鹰瞳科技2023年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鹰瞳科技实现营收2.039亿元,同比增长79.5%;实现毛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24.04%。

而与营收、毛利润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归母净利润依旧处于亏损状态,高达-1.33亿元。据统计,其五年期间累计亏损超7亿元,而这种亏损还在进一步扩大。

据分析,鹰瞳科技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承压,一方面与其因监管变化做出的亏损准备有关。据鹰瞳科技在财报中解释称,由于监管法规将激光近视治疗仪重新归类为三类医疗器械,并自2024年7月起禁止企业销售未取得相关认证的产品,导致该公司对本应向客户出售的一批激光近视治疗仪做出了2370万元的亏损准备。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AI能对鹰瞳科技的业绩增色几分,也是一个未知数。而其挑战在于,医疗AI从技术到应用,需要在专业领域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与服务能力,也需要在AI技术实际上,与AI科技大厂相匹敌。

AI应用遭遇拦路虎,研发投入不足遭市场诟病

众所周知,医疗AI赛道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赛道,AI科技大厂对其也是虎视眈眈。

因此,如何同时兼具人才、研发能力、数据资源、应用场景等,对鹰瞳科技来说,就是非常巨大的挑战。而对于鹰瞳科技而言,这些也是其相对欠缺的地方。如此种种,也势必会影响其AI技术的应用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鹰瞳科技引入AI辅助工具进行医疗检查,还需要让下游的医疗机构与其步调一致,能够从观念、实用等角度,让医疗机构的医生,接受AI技术的引进。

很显然,让不同机构、不同认知层次的医生都接受这些新型观念,也并非易事。

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鹰瞳科技如何走出迷局?

除此以外,鹰瞳科技的AI技术成色,也频繁遭到质疑。不可否认的是,一家AI科技企业的技术成色,往往可以通过其研发投入来窥探一二。

但是实际上,近年以来,鹰瞳科技的研发投入不升反降。可供查询的数据是,2024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为4898.6万元,同比下降13.3%。

而在更早的2023年,鹰瞳科技的研发费用就已缩减11.1%至1.12亿元。与鹰瞳科技研发投入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内部经营管理相关的开支却不减反增。

例如,2023年的行政开支、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同比增长38.2%、0.7%至9898.1万元、1.01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鹰瞳科技的行政开支继续增长3.43%至4198.8万元,让其盈利能力进一步受损。

企业正向盈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以牺牲研发投入来保住利润,恐怕会让其陷入恶性循环。毕竟,AI医疗赛道,是一个技术为王、被普遍视为技术密集型的赛道。

产品竞争力不足,溢价收购被指疑点重重

而鹰瞳科技的困境在上市之初或早有预兆,此前就有微博大V对鹰瞳科技提出疑问,该条微博表示,鹰瞳科技溢价收购案疑点重重是否涉及利益输送?营业成本与收入增速不匹配、毛利率反常变动。

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鹰瞳科技如何走出迷局?
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鹰瞳科技如何走出迷局?

一切的事件的源头为鹰瞳科技1.82亿收购智瞳科技70%股权的这次交易,而北京智瞳的股权结构变化是此次收购案的关键。嘉兴睿眼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目前注销状态)成为其最大股东后,股权穿透显示背后大股东为北京中观智和科技有限公司。

而北京中观智和科技有限公司在鹰瞳科技溢价收购前夕精准切入并获得北京智瞳大部分股权,这一操作使北京智瞳的股权架构变得复杂且疑点重重,引发了市场对其背后真实意图和潜在风险的关注 。

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鹰瞳科技如何走出迷局?

此前,鹰瞳科技溢价收购前精准入局并获得大部分股权的北京中观智和科技有限公司,因存在大量疑点,而被外界质疑,称其与关联公司之间或许存在利益输送。新浪财经也曾报道过这一交易疑点,。

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鹰瞳科技如何走出迷局?
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鹰瞳科技如何走出迷局?

与此同时,鹰瞳科技自身的财务质量可能同样存在问题。而由于其技术成色不足,鹰瞳科技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例如,从关键性能指标来看,其产品与竞品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例如Airdoc-AIFUNDUS敏感性91.75%,特性93.10%;而致远慧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93%;硅基智能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敏感性87.29%、特异性95.51%。

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鹰瞳科技如何走出迷局?

这也意味着,鹰瞳科技虽然为“AI医疗第一股”,但其核心产品已陷入同质化竞争之中。

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其产品滞销,存货周转率不断降低。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2023年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5.03天、116天、159.17天。存货周转天数变长,也意味着其存货周转率下降。

这也足以说明,公司存货项目的资金占用增长过快、销售能力下降、公司的产品滞销,产品竞争力下降或者说供大于求。

由此可见,目前尚未走出盈利困局的鹰瞳科技,还面临着产品技术壁垒有限、对外收购疑点重重、存货周转率不断下滑等多重隐忧。

虽然鹰瞳科技早年也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但是随着其上市之后,业绩并无明显好转,投资者对其信心,似乎也显得越来越不足。种种迹象表明,鹰瞳科技的AI医疗的故事越来越不好讲了。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观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anyunwang.com/1749.html

发表回复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